脑内脊索瘤(chordoma)是颅内较少见的一种破坏性肿瘤,深在于颅底部位,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神经症状和典型的影像学的改变两方面。
颅内脊索瘤临床表现
1.鞍部脊索瘤:垂体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阳萎、闭经、身体发胖等。视神经受压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,视力减退以及双颞侧偏盲等。
2.鞍旁部脊索瘤:主要表现在Ⅲ、Ⅳ、Ⅵ脑神经麻痹, 其中,以外展受累较为多见, 这可能因为展神经行程过长,另外,展神经的近端常是肿瘤的起源部位,以致其发生率较高。一般均潜在缓慢进展 甚至,要经1~2年。脑神经麻痹可为双侧,但常为单侧,难以理解的是往往在左侧。
3.斜坡部脊索瘤:主要表现为脑干受压症状, 即步行障碍,锥体束征 第Ⅵ、Ⅶ脑神经障碍, 其中, 双侧展神经损害为其特征。
4.广泛型:病变范围广泛,超出以上某一类型,甚至延伸至颅底移位区域,据有以上相关类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。
检查方法
1.头颅X线平片:有重要诊断意义,表现为肿瘤所在部位的骨质破坏,也常见到斑片状或团状肿瘤钙化。
2.CT扫描:可见颅底部类圆形或不规则略高密度影,边界较清楚,瘤内有钙化,增强扫描肿瘤不强化或轻度强化。骨窗像可见明显骨质破坏。
3.MRI:肿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,瘤内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,钙化为黑色无信号影,出血灶则呈高信号,注射Gd-DTPA后肿瘤轻度至中度强化(图1)。
4.脑血管造影:如肿瘤位于鞍区,可见颈内动脉虹吸段外移,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上抬。位于鞍旁颅中窝者,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抬高,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和水平段也上抬。向颅后窝发展的肿瘤常将基底动脉推向后方或侧后方。
治疗
手术治疗法是治疗脊索瘤的常见方法之一,颅底脊索瘤的治疗中外科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。在脊索瘤切除后,尽早进行CT或MRI检查,以证实肿瘤切除程度与是否有肿瘤残余,对于拟定术后辅以放疗与否或定期随访有重要指导价值。术后放疗常有不同的结果。对于分块切除肿瘤或非根治性切除者,绝大多数术后需辅以放疗,然而脊索瘤对放疗不敏感。
脊索瘤无治疗中位生存期6-28个月。也就是说发现脊索瘤,如果不加以治疗,一半的患者在6-28个月会危及生命,说明脊索瘤危害很大。一旦发现应该积极治疗,一些早期、局限性的脊索瘤通过手术有可能达到根治。
由于肿瘤发生于颅底,可引起交通性脑积水。如肿瘤向桥小脑角发展,则出现听觉障碍,耳鸣、眩晕。脊索瘤起源于鼻咽壁近处,常突到鼻咽或浸润一个或更多的鼻旁窦。引起鼻不能通气、阻塞、疼痛,常见有脓性或血性鼻分泌物,也因机械性阻塞、致吞咽困难,鼻咽症状常在神经受累之前出现,切记查看鼻咽腔是否有肿块。
斜坡脊索瘤不存在完整包膜、侵袭性生长、容易复发,因此术后定期复查(一般隔半年一复查)是必须的。部分复发的肿瘤如果观察期明显生长较快,往往需要再次积极手术,如果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后再手术,神经功能的恢复往往很差。